主题🚵🏽:麦尔维尔与蒙田之间的对话
主讲人:陈雷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2月19日(周五)上午9:40~11:00
地点👨🏿🔬:校本部行政楼报告厅
出席对象:全体外语教师和专业研究生🎩、部分本科生
主办💲:杏宇娱乐注册
备注♗:杏宇娱乐注册第六届"学术节"外聘专家讲座之二
个人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剑桥大学英文系博士,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莎士比亚🧑🏫、浪漫主义文学及思想史✍🏿,在《外国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有论文十余篇。代表作有《黄金时代与隐身的王权——< 暴风雨>的一种解读》(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对罗马共和国的柏拉图式批评——谈< 科利奥兰纳斯>并兼及"荣誉至上政体"》(作为首篇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中产阶级与浪漫主义意象——解读< 最漫长的旅程>》(作为首篇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海明威作品中的"青年因素"》(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主持2014年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莎士比亚中后期作品中的哲学思想"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莎士比亚的哲学背景"。
讲座内容简介:古典哲学认为恶产生于灵魂中的非理性部分🔳,与此对应,古典政治话语也强调国家等级体系中下层对上层的服从🚛。以蒙田为代表的怀疑主义思想则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作为"诸恶中的终极之恶"🚣🏿,"残忍"其实是一种理性之恶:残忍最突出的特征并非它与非理性的纠缠👨🏽💻,而恰恰是它与理性𓀎、理智的紧密关联。深受蒙田影响的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在《水手比利•巴德》中通过"战力号"上兵器长克莱加特对"漂亮水手"比利•巴德的无端敌意为我们现实地还原了这种恶。但在另一方面🙎🏽,关于恶的古典话语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意识形态,它是纪律和战斗力的保证🥿,因而也是国家生存所必需的工具🕵️♀️。"战力号"的威尔船长很清楚克莱加特是个"恶魔",但他还是将比利•巴德这个打死恶魔的天使处以极刑🙇🏽,也就是说👨🏿💻,作为效忠国家的军官,在关键时刻他还是挺身捍卫了这套话语的权威地位🛍️。本讲座将围绕这部作品对西方思想史上关于恶的两种话语做一个大致梳理🐴。